泡打粉版【曼煎糕】Apam Balik
这个煎糕是马来西亚大街小巷都可以找到的小食,我喜欢周末早市的时候买一大块的慢煎糕,一边逛早市,一边吃。 吃,大家都是很爱吃的,却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来源,提起晚清名臣左宗棠,大家都知道有在美国几乎每一家中国餐厅都会有的左公雞,却鲜少有人知道滿煎糕。 网上找来马来西亚饮食界名人的的一段说明: “相傳咸豐五年(1855年) 太平軍入福建,左宗棠率清兵前往平定,為了讓軍隊吃飽且不擾民,他決定將傳統鹹味煎餅給加以改良,利用福建盛產的蔗糖和花生碾碎,撒在已發酵鬆軟的煎餅上成為甜食煎糕,使士兵容易入口,且攜帶方便,於是這種煎糕便漸漸在福建尤其泉州一帶流傳開來,成為經濟實惠,食用方便的街頭小吃;後來也流傳到台灣,以及隨著早期閩藉移民的步履帶來了南洋。 在福建泉州及台灣金門,這種煎糕叫做“滿煎糕”,傳到台灣稱為“麵煎餅”,下了南洋,於檳城登岸後則化作福建方言“曼煎粿”(Ban Chang Kueh),中文寫成“曼煎糕”或“慢煎糕”,到了怡保則稱為“大塊麵”,南下吉隆坡一帶廣東人把它誤稱為“煎燶包”(其實煎燶包是另種傳統煎餅的名稱),再到新加坡,則寫成 “麵煎糕”或 “米煎糕”。 原鄉對這食物名稱中的滿字有兩種解釋,一為“滿清”之食,與左宗棠有關,另個則因為它用圓形大煎盤製作,麵糊倒入後會“漲滿”整個煎盤而得名。至於後來如何演變成南洋化的“曼慢麵米”, 就可能是經過方言的變奏與一廂情願的誤解了。 所以把“滿”變成了音譯的“曼”,再聯想成製程上的“慢”時,似乎已脫胎成很南洋風的一則傳奇,再加上近30多年來,除了保存傳統的大煎盤製作外,更出現大量接合印尼爪哇一帶的kueh terang bulan,而創造出另種小型薄脆的新版本,配料也從原先簡單的花生碎和糖外,變化出教人眼花撩亂的多種甜鹹口味。"
-
步骤1/6
点击查看大图
把花生杏仁芝麻搅碎,加入糖捞匀。
-
步骤2/6
点击查看大图
把所有面糊的材料混合均匀,摆一边大约20分钟。
-
步骤3/6
点击查看大图
开始煎糕,热上一口平底锅,要小火,我用的是2号火。
-
步骤4/6
点击查看大图
倒入1杯的面糊。然后加盖,煮至面饼出现很多的洞洞。
-
步骤5/6
点击查看大图
这个时候在面糊上均匀的撒上花生芝麻粉,然后把半茶匙的黄油分几次分布饼上再把1大勺的玉米均匀的撒在面饼上。再加盖烘烘,至面包的边上变成褐色。
-
最后一步
点击查看大图
用个小刀或者铲子,在面饼边上划一圈,把面饼对半折起。在饼表面薄薄的刷上一层黄油。即可切开,开吃!
注:我用的是十寸的锅子,所以一杯(烘焙标准量杯)的厚度刚刚好,如果用的锅子小,请酌量减少面糊。
做菜好吃都有技巧,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,大家搜索“豆果”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!
发布于 2020-05-30
泡打粉版的其他做法
-
#憋在家里吃什么#蔓越莓马拉糕(泡打粉版)
-
#“莓”好春光日志# 酸甜养生贵妃糕 (无泡打粉版)
-
无油无泡打粉版舒芙蕾松饼
-
#带着美食出去浪# 小朋友喜欢的可可软曲奇(无泡打粉版)
-
蒸蛋糕(泡打粉版)
-
香蕉核桃仁葡萄干麦芬(无泡打粉版)
泡打粉版的相关分类
泡打粉版的相关推荐
-
椰汁桂花糕
1601171人看过 -
油馍头如何在家做?早餐师傅手把手教会你,做出来蓬松柔软太好吃
22586人看过 -
【碱水面/油面】
899843人看过 -
炒米饭
351957人看过 -
炸油条
522254人看过 -
超级香的发面葱花饼
345956人看过 -
焦香麻叶
68488人看过 -
黑芝麻酱饼
35967人看过 -
酱香饼:能开店的配方
16860073人看过 -
麻酱烧饼
13514人看过 -
#花式新美味就酱简单#椒麻碱水面
157185人看过 -
黄金千层葱花饼
585805人看过